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

信仰

近日有时夜深静思,人已活至半生矣,可常常心里会有空落落的感觉,于是也尽量地去“明心见性”探究一下是为什么?琢磨来琢磨去,以为还是信仰的缺失了。

其实人都是有信仰的,只是有信什么以及信的程度的差别。哪怕是没读过书的文盲,但因他笃信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,这也是有信仰。韦伯斯特为信仰下的定义是:“对于真理、价值、或值得信赖的人、事、物所抱持的坚定信心,这种信心毋须合理的解释或实质上的证据。”按照这个说法且把信仰说成信念更简明一些。至于自己以为的信仰的缺失的问题,想来还是一个深层次的灵魂皈依的事儿,是精神层面的需求。如果一个人有着丰富完善的精神世界,做人能秉持信念,做事能按章循就,那么于人世就会淡定从容来去自若地多,心境也会平静的多,而这种所秉持的信念一定是经过千锤百炼而悟来的并且笃定信持的。能做到心情平静那是一种解脱,也是一种境界,在心理学上也有这样的说法,人若能心平气和就要达到心理上的一个平衡点。现代人**太多困扰太多,很多的人精神都常常处在焦虑的状态中,那是一种深深的折磨,心志苦矣!如何才能做到心情平静呢?溯本求源还是得解决一个信仰的问题。

人的思想成熟或说心智成熟也是要有个漫长的过程的。思想随着人生的轨迹跌宕往覆螺旋上升,人生无止境境界也就无止境,但总会有一个心智的点能让你明心见性,彗根也就此打开了,心也就此安定了。这就如登山,有山峰几座,在你到达某个山峰的时候,心情就会豁然开朗,心里有象是突然打开一扇门似的感觉。抬头仰望蓝天苍穹,下俯大地江河纵横,天巍巍乎不见其高,地恢恢乎不见其远,在其境,人几能舒心惬意心平气和了。

心有灵性之人应该大多都爱看书,于浩瀚书海中找寻一些做人做事的“道”和“法”。,而中国文化的精华无非儒、释、道了。儒家所秉持的是积极的“入世”精神,讲究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,以及“居静、穷理、慎独”等等诸义,当然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,能研究好“修身、齐家”就够用了,穷则独善其身而达则兼济天下而已。道家所坚持的是有些消极的“出世”思想,讲究“无为而治,无为而无不为”等玄奥高深的机理,既所谓道法自然而已。道家和儒家说的是“道”和“理”,但并没有解决人精神层面困扰的问题,而佛教正好解决了这个,它提供了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系统,让困惑痛苦的灵魂信它就能因循皈依。佛教比起道儒要复杂些,有小乘佛教的消极出世和大乘佛教的积极入世之分,大乘佛教还有不同宗派的区分,也刚好给人提供了更多的方向和选择了。我在学生之年就曾看过有关儒释道的书,但因当时阅历太浅,理解力也很有限,往往是读不了几页书或粗略看一下就止了,其后也是偶尔间或地碰触一下,只是近年来才觉得有仔细读研的必要。只因心中常有困惑茫然,想知其所以然,也想探究找到自己思想的那个平衡点。回首过去,想我浮浪半生,而今知道于人生要有些敬畏,想我桀骜不逊随性漂泊廿年,而今一定需要笃定秉持些“道”和“法”,应该谦逊明理韬晦谋事。而敬什么畏什么秉持什么还真得静心下工夫研究不可。

其实世人都是有所道法操持的。平常都说人的道行有深有浅,只因人的性情心智不同而异了。人生经任磨砺,必定会积淀下来些东西,对这些积淀下来的东西一定要笃定的信持力行,这就是信仰!如此才是立本。想我多年一路走来,真的是于参悟愚木迟钝,心灵也常常痛苦困顿而饱受煎熬,而找寻信仰解惑又何其难也!虽如此,人生仍应孜孜以精进,坚持而不懈!看世上芸芸众生,或工农或商贾,内心大都没有多少人生的大道理,于世或平泛或贫困,或顺境或逆境,或得意或无奈,但大都并不深究其中的学问与根本,只信因果和命运!嗟乎,人生一世草木一秋,悠悠流光也不过都如此度过了。



( 昨天写了《信仰》,但毕竟水平有限,写的粗略,写完碰巧刚好看到日本禅学大师铃木大拙的《信仰的确立》一文,受教良多,现节录其文,我昨天写的算做前篇,这片算做后篇,这样和起来才能把想要表达的意思表达的完善、完整。 )  附:


一般而言,谈及信仰,其内涵和外延往往是很偏颇、狭窄的,诸如信佛、信神、虔诚地信上帝等。因此世上往往有人说:我是无信仰者。这个“无信仰”,实际是说不信佛、神、上帝。我们所说的信仰和那偏颇、狭窄的信仰不同,它不是那种从外部世界来的东西,而是从自己的内心深处萌生出来的,是对自己的存在价值的确认。既是一种在自觉的意义上形成的观念。换言之信仰的确立既是彻悟自己存在的意义。彻悟会产生巨大的“力”。我想这种力无论对谁都是十分必要的。只是彻悟在很多人那里是一件极难的事情。在我们的生活中,有很多人已经习惯于纯然冷漠地去思考了。对于他们,万事万物都是无价值无意义的,至于信仰及其为确立信仰而需要的彻悟则更是不加理睬。他们觉得:没有信仰,人不是也照常生活吗?   遵守传统,和亲友和睦相处,忠君,爱国,这些就够难做了,还谈什么信仰? 人毕竟是不同的,人面相异人心也相异。因此,所谓理解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。

关于我们自己存在的理由即人之所以为人的理由,我们首先想一下猫、狗、猴等也象人一样都是存在,但是它们却不管也不会想到自身存在还有什么理由。我以为不彻悟又不想彻悟人“为什么”存在——这个很深奥的问题——的人的 所做所为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。彻悟人“为什么”存在,实际是在自己的生存世界里,在一种既定的秩序中,寻找出自身的价值,感受到生活的乐趣,领会到生存的意义。

一般人的内心往往是不坚定的。因而,他们始终被外部世界的变化所左右,始终是**的奴隶。他们在各种**的漩涡中转来转去,热衷于“名望、金钱、地位”的角逐。他们的内心世界无法平衡,只能摇摆不定,就象波涛汹涌中的小船,结果,往往只会羡慕或嫉妒他人。与此相反,彻悟存在的理由并且确立了信仰的人,则会坚定起来,进而成为世界的主人。蜘蛛在自己的正中央向四面八方张网,它的世界是一个具有“中心”的世界。它总是稳坐在“中心”,它的前前后后都系有自己的丝线。我们应当明白,我们自己的存在就是宇宙的“中心”。如果不明白这一点,那事实上我们已经是僵死的。我们彻悟了存在的理由,并在彻悟中具有了“悟力”,我们会发现万事万物的真谛,就会有另一番崭新的天地。人,必须要建立自己的世界。很多人是没有自己的世界的,结果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哪里,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自己到哪里去。他们仅仅是一个过客。人,如果不能成为世界的主人,那世界就会成为他的牢笼。只有真正彻悟了“存在的理由”,世界才是你自己的。

彻悟到“为什么”存在,就可以发现在名、利之外的人生的重大价值。一般而言,名、利是人生动力的两大杠杆,人们常在名、利面前低下头来。名、利本身并不坏,而且由此往往可以自然性的规范着社会的秩序。但是名、利并不是人生所有的一切。人生的真正价值远在名、利之上。可是,如果要明白名、利之上的人生价值,那首先又必须彻悟我们存在的理由,最低限度也要彻悟“为什么”活着。这样,才有可能发现那个“价值”,并且努力地培养它,实现它,完善它。这样,同时还可以发现一个广阔的任你自由遨游的天地。彻悟了存在的理由,才能发现必然的绝对的价值及其对于人生的意义。名、利之类的东西不是绝对的、必然的,富贵、爵位、乃至学问之类的东西更不是绝对的必然。它们不能理所当然地占据人的一生。我们要捕捉到那必然的绝对的价值,否则,我们的一生实际上就是虚妄的。

当我们捕捉到必然的绝对的价值,我们的短暂的生涯就具有了非凡的意义,就会大放异彩。的确,每个人终究都会死去。人的历史,蚊子的历史都是一样,太短暂太渺小了。然而,当我们睁开了慧眼,看到了在六、七十年的生涯之上尚有另外一种生涯。把我们的意思注入融会到这种生涯中去,那我们在抬手举足之间都会感到生的乐趣和意义。

获取应该获取的东西,对外部世界毫不介意,那就不会有什么恐惧,再彻悟存在的理由,那自己就是一个完整而健全的人了。我们都应当成为一个完整而健全的人。真理只能在我们自己的内部发现。真理的存在也就是生命的存在。如果说生命也有一种“主义”的话,那就是促使我们在生活中不能做行尸走肉。前面所说的“存在的理由”也可以用“生命的理由”来解释,如果“生命的理由”可以作为“主义”,那我们就在“主义”中生活下去。

综上所述,信仰必须要在自己的心中确立。自己的存在只能由自己来参悟,而不能由他人介绍,更不能由他人给予。终局同样也是自己的终局。因此,我们要有勇气有信心,象天地之神说“要有光”(圣经)那样去创造我们的世界。生活,并不象吃一块冰淇淋那样容易,它一定会伴有苦恼。也许说“生活的苦恼”并不确切,只有生活着才会有苦恼。但是无论如何,神创造了天地,然后说“好啊”。我希望众人也齐心协力地喊“好啊”!不过这“好啊”一定要发自我们的内心,一定要是我们内心熊熊燃烧的火焰的爆发。只要有这种熊熊燃烧的火焰,哪一种“主义”都行。否则,喊什么叫什么都只能是一种拙劣的装饰,就象借衣服穿装门面一样,越穿越丑,越穿越没门面。其实,即便是很微小的东西,但如果是自己的,那也是“力”,也是生命,也是生活的真正意义。“力”、生命、生活的意义不能靠模仿得到。模仿的东西毕竟不是自己的。我们只要我们自己的东西。我们很多人习惯于模仿,也寄希望于模仿之中。模仿别人的衣着、发型、步姿、表情、情感,特别是模仿别人的主张。可是即便是模仿的再相象,也终究是一个木偶,就象舞台上被人用丝线操纵的木偶,无论怎么表现或获得观众的喝彩,它自己也永远只是一个操纵者。

我主张尊重个性,并且彻悟个性存在的理由,还要进一步弄清个性往往消失的原因,或者说,弄清我们自己到底是什么,从哪里来,要到哪里去,从而确立真正的信仰。

[ 本帖最后由 风吹秋树 于 2008-9-4 16:25 编辑 ]
秋树兄所言极是,感觉人生平衡点不好把握
原帖由 风吹秋树 于 2008-9-3 19:34 发表
道家所坚持的是有些消极的“出世”思想,讲究“无为而治,无为而无不为”等玄奥高深的机理,既所谓道法自然而已。 ...
其实道家思想也非消极,比如道家所提及的“上善若水”,表面上看类似于“随追逐流”一类的消极观念,但其实际包含了品格与行为上的积极追求。上善若水,水是很柔软的物质,可依然能将石慢慢击穿,这就体现了道家思想内在以柔克钢的积极性。这种“积极”的方式可以用道家的“贵柔”来解释。再比如说历上的道家的李泌与刘伯温,他们的生平,都是乱世中“出世”,而最终“避世”与天下太平时。

“心有灵性之人应该大多都爱看书,于浩瀚书海中找寻一些做人做事的“道”和“法”。


最近有很强的失落感,呵呵。。 认真拜读秋树的帖子后,感觉这段话对我很有启示。谢谢!
厉害,作协主席又一篇力作,不容易呀!
赞之!必须的!!!!
君声丽影,齐唱秦歌!
人生经任磨砺,必定会积淀下来些东西,对这些积淀下来的东西一定要笃定的信持力行,这就是信仰!

好耶 感悟也没忘了我这样的文盲 感谢生活 真好  呵呵 心这玩意 很是难以捉摸
……百里红尘不醒归路……
看得俺好茫然,过了半辈子了,不知在忙忽些啥?
看来俺也得停下来,总结一下自己了。
人活着真麻烦,本来就是很简单的,人自己非要弄的非常复杂,最后转了一圈儿,又回到了原点,美其名曰:超越。

不过,经历复杂这事我可以不困惑。

我困惑的是,如果可以活的简单,为什么一定要自己绕那一大圈儿再回来呢?
一枝红艳露凝香,
云雨巫山枉断肠。
借问汉宫谁得似?
可怜飞燕倚新妆。
在这个九月
看来大家都有一样的失落心境
一路走过岁月碌碌而无为
每天做着不喜欢的事
但却始终无法确定真正所想要
秋天临近
心境越发烦躁不安。。。。
继续走继续失去。。。
原帖由 taimmy 于 2008-9-4 22:21 发表
在这个九月
看来大家都有一样的失落心境
一路走过岁月碌碌而无为
每天做着不喜欢的事
但却始终无法确定真正所想要
秋天临近
心境越发烦躁不安。。。。
那就约个时间大家出游吧,
必须的!!
君声丽影,齐唱秦歌!
返回列表